創業資金只有 2.5 萬美元?Grab 創辦人如何打造東南亞最大35 億次乘車交易 - Strategy - 2025-02-05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成功之道,商業策略,白手起家,grab,anthonytan,叫車,科技創業

創業資金只有 2.5 萬美元?Grab 創辦人如何打造東南亞最大35 億次乘車交易

5th February, 2025| In Strategy

在東南亞這片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交通混亂、支付不便、物流效率低下曾是當地居民的日常挑戰。然而,Grab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從一個簡單的叫車應用程式,到如今整合外送、金融支付與數位服務的「超級應用」,Grab 不僅顛覆了傳統計程車市場,更塑造了東南亞的數位經濟生態。


一場改變東南亞的創業夢

2011年的哈佛商學院教室裡,Anthony Tan 和 Tan Hooi Ling 兩位馬來西亞學生,正在為一個課堂作業激辯。作業要求他們設計一個既能盈利又能創造社會影響力的商業模式。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一個作業,而是一場可能改變東南亞計程車市場的革命。


Tan Hooi Ling 來自馬來西亞,對當地計程車市場的混亂深有體會。女性夜間叫車的不安全感、司機亂開價、車輛品質不一,這些問題在當時的東南亞市場幾乎是常態。而 Anthony Tan 則來自一個汽車家族,他的祖父創辦了日本汽車公司「陳唱集團」,但他並不想走家族企業的路,而是希望靠自己的創業想法闖出一番天地。


「我們要做的不只是Uber的複製品,而是一個符合東南亞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Anthony Tan 回憶道。


【白手起家】創業資金只有 2.5 萬美元?Grab 創辦人如何打造東南亞最大35 億次乘車交易_FB Content_1.jpg
▲CEO and Co-Founder of Grab, Anthony Tan。(圖片來源:Linkedin)


從25,000美元到改變東南亞

兩人參加了哈佛商學院的 新創競賽,獲得了 25,000美元的創業基金。這筆資金,加上 Anthony Tan 母親的投資,讓他們得以在 2012年於馬來西亞推出 MyTeksi(Grab的前身)。

當時,東南亞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還不高,許多計程車司機甚至不熟悉應用程式操作。因此,Anthony Tan 和團隊親自走訪當地的司機,手把手教他們如何使用 MyTeksi。他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直覺的應用介面,讓司機能夠輕鬆接單,並引入 固定車費 機制,解決司機亂開價的問題。

這個貼近當地需求的設計迅速讓 MyTeksi 在馬來西亞取得成功,並在短短一年內擴展到 新加坡、泰國、印尼和菲律賓。2014年,公司正式更名為 GrabTaxi,並逐步發展出私家車載客服務 GrabCar、摩托車服務 GrabBike,最終成為今日的 Grab——東南亞最大的「超級應用程式」。


擊敗 Uber,成為東南亞獨角獸

當 Uber 在2010年代快速進軍全球時,Grab 早已在東南亞建立了穩固的市場地位。然而,這場戰爭遠未結束。Uber 採取激進的補貼策略,試圖用金錢壓垮競爭對手,但 Grab 採取了更接地氣的方法—— 本地化經營。

「Uber 可能擁有全球技術,但我們擁有當地知識。」Anthony Tan 說。

Grab 了解東南亞市場的獨特性,例如 摩托車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現金支付仍然占主導地位,並針對這些特點推出相應的服務。2018年,Grab 以 未公開的價格 收購了 Uber 在東南亞的業務,使 Grab 成為地區市場的絕對領導者。當時,Grab 的估值已超過 110億美元,成為東南亞第一家獨角獸企業。


從叫車到超級應用程式

在確立了市場主導地位後,Grab 並未滿足於成為「東南亞的 Uber」,而是將目標擴展到更廣泛的日常需求。
✔ GrabFood(2018年):與 UberEats 競爭,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外送平台之一。
✔ GrabPay(2016年):推出電子支付功能,解決東南亞市場現金支付的痛點。
✔ GrabFinancial(2020年):提供貸款、保險等金融服務,助力小型商家發展。

如今,Grab 已成為一個 「超級應用程式」,不僅提供交通服務,還涵蓋 外送、數位支付、保險、投資 等多元功能,深深融入 東南亞 6000 萬人口 的日常生活。

【白手起家】創業資金只有 2.5 萬美元?Grab 創辦人如何打造東南亞最大35 億次乘車交易_FB Content_2.jpg
▲Grab從叫車、外送、寄件,到金融服務都有提供。(圖片來源:Grab)


成功的關鍵:雙重底線(Double Bottom Line)

Anthony Tan 在創業過程中,始終堅持 「雙重底線」(Double Bottom Line) 的理念——即 賺錢的同時,也必須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

  • 改善司機收入:Grab 透過動態定價與獎勵機制,提高司機收入。根據統計,Grab 司機的平均收入比傳統計程車司機高出 30%。
  • 金融普惠:透過 GrabPay 和 GrabFinancial,幫助小商家獲得資金,提升整體經濟發展。
  • 永續發展:自 2016 年起,Grab 投資 2億美元 發展電動車與綠色能源,致力於減少碳排放。

Anthony Tan 曾說:「創業不只是關於錢,更重要的是改變世界。」這種信念,讓 Grab 成為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


Grab 的未來:挑戰與機遇

雖然 Grab 已經站穩東南亞市場,但挑戰依然存在:
  • 競爭對手崛起:GoTo(印尼)和 Shopee(新加坡)都在競爭數位支付與物流市場。
  • 監管問題:東南亞各國對外送與叫車服務的監管日趨嚴格,可能影響 Grab 的擴展速度。
  • 盈利壓力:儘管 2023 年營收達到 26.8 億美元,但仍在努力實現長期盈利。

然而,Grab 仍持續創新,例如發展 AI技術優化物流、擴大金融服務,並計劃進一步拓展至東南亞以外的市場。


從 2012 年的一個簡單計程車應用,到如今東南亞最大的超級應用程式,Grab 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 創業成功案例。Anthony Tan 和 Tan Hooi Ling 以創新、堅持和對市場的深刻理解,成功打造了一個影響千萬人的科技巨頭。





文章資訊來源:thestreet, bbc, ttgasia


Back

最新文章

【個人成長】紅土球王Nadal也受益!5大縮時學習法

 大家可能聽過一萬小時成為專家這說法,但有時候在成為專才的路上,你也必須快速的學習各種技巧,以應付工作之需。以下5大原則,助你在短時間內,突破學習瓶頸,學成「足夠好」技能。一、...
9th February, 2025 | In Growth

George Clooney如何靠「一瓶龍舌蘭」打造10億美元品牌

在眾多名人創業的案例中,George Clooney 共同創立的 Casamigos 龍舌蘭無疑是一個獨特且成功的品牌。從最初只是一個私人聚會的即興創意,到最終成為全球知名的高端龍舌蘭品牌...
7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從連年虧損到IPO,Anta與Chip Wilson如何操盤Amer Sports

Amer Sports的故事是一場跨越半世紀的商業進化。從一家芬蘭的煙草公司起步,到成為全球知名的運動用品巨頭,這背後是一連串關鍵收購、戰略轉型與資本運作的成果。特別是在Anta...
6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創業資金只有 2.5 萬美元?Grab 創辦人如何打造東南亞最大35 億次乘車交易

在東南亞這片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交通混亂、支付不便、物流效率低下曾是當地居民的日常挑戰。然而,Grab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從一個簡單的叫車應用程式,到如今整合外送...
5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短短半年營收4.5億!妥瑞症創業家Nick Lin從零基礎在曼谷房市創造奇蹟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房地產市場中,能夠迅速崛起的企業家屈指可數,而來自台灣的Nick Lin便是其中一位。他不僅克服了妥瑞氏症帶來的挑戰,更在短短六個月內於泰國房地產市場創造了高達4...
5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被醫生判為腦性麻痺,Like Nastya靠YouTube翻身,8歲創世界收入前十YouTuber

很難想像,一個原本被診斷可能無法說話的女孩,如今卻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兒童YouTuber之一。Like Nastya的成功不只是影片可愛、內容有趣,而是來自她家人精準的經營策略...
4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白手起家】印尼百業大王林紹良的成功之道

提起印尼已故首富林紹良,香港人可能並不很熟悉,但是,旗下indofood生產的營多撈麵,卻是香港人最為熟悉的食品。然而,林紹良的業務當然不只是食物,還包括了銀行、百貨、金融及水泥建築等...
2nd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商業策略】雅虎郵件創辦人 靠一條公式解決新創難題

對於初創公司的新創團隊來說,最困難的任務之一就是確定要做什麼,例如:考慮投入一項產品的開發時,可能會考慮潛在的市場有多大,多少人會使用這項產品?應該在哪裡花最多時間?...
26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從視后到烘焙老闆,唐詩詠的33 Cubread如何靠限購策略日賺數萬元

2023年10月,香港銅鑼灣波斯富街上悄然崛起一家日式麵包店——33 Cubread,店外人潮如織,排隊的場景成為當地街頭一景。這家店的創辦人,竟是曾在演藝圈叱吒風雲的唐詩詠(Natalie...
24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精釀啤酒賣出10倍成長:金色三麥創辦人如何顛覆台灣啤酒市場

金色三麥的故事,始於1997年,當時精釀啤酒仍是台灣市場的嶄新概念。作為全台第一家將「現場釀造」與「餐飲服務」結合的啤酒品牌,金色三麥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讓消費者在享受新鮮啤酒的同時...
24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