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如何壯大邵氏兄弟成影業大亨? - Growth - 2022-08-23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邵逸夫如何壯大邵氏兄弟成影業大亨?

23rd August, 2022| In Growth

已故香港影業鉅亨邵逸夫爵士,創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拍攝了一千多部電影,之後成立香港無線電視就是TVB,成為香港影業鉅亨。把電影當作大生意、勤勞苦幹、學習日本模式,及馭才能力為其成功關鍵。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出生於上海一個商人之家,邵家八兄弟姐妹中,邵逸夫排行第六,因此人稱「邵老六」,及後被尊稱「六叔」。其父在商界算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但在父親去世後,家境也就逐漸中落。

受兄長影響投身影視業

在邵父去世後,他們幾兄弟就跟著當時在上海經營劇院的大哥一起投身到影視業中了。1925年,邵逸夫和他的三哥至新加坡成立邵氏公司。1930年,經受多番磨難的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推出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少電影院因此關門停業,但邵氏兄弟卻依舊堅持經營,在抗日戰爭前夕,邵氏兄弟公司已經在東南亞擁有了上百家劇院,並且有了自己完善的發行網路。

當時在亞洲國家的影片都是無聲片,但西方國家已出現有聲電影,居安思危的邵逸夫認為這是個機會,因而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並遠赴美國購買器材,1931年邵氏推出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

在1958年,他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逾千部華語電影;其中電影《貂蟬》,女主角林黛於第五屆亞洲影展中獲最佳女主角、李翰祥獲最佳導演等五個主要獎項,大創票房記錄。

由於後來出現嘉禾影業這勁敵,1967年由邵逸夫、利孝和、祁德尊等人創辦的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開播,在香港電視頻道中一直處於收視領導地位。

為表揚邵逸夫在電影、電視及娛樂事業的成就,1974年英女王為他頒發CBE勛銜,1977年英女王又冊封他為爵士,令邵逸夫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第一人。

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

邵逸夫活了107歲,主宰TVB數十年,是全球任期時間最長的上市公司CEO。 邵逸夫一生成就非凡,更是人人口中的大善人,到底他的成功有哪些訣竅呢?

20220811_【個人成長】   邵逸夫如何壯大邵氏兄弟成影業大亨__HK_approved_FB Content_1.jpg
邵逸夫在電影、電視及娛樂事業的成就,1977年被英女王冊封他為爵士


把電影當作大生意

許多人投入影視業,是因為有熱情,想拍出理想中作品,多少帶著藝術家的夢想在經營,但對於邵逸夫而言,拍電影從頭到尾就是一項大生意。

也因此,邵氏不拍藝術片,只拍觀眾喜歡的商業片,加上他們在南洋建立了100 多家影院的龐大發行網,因此其電影發行市場不只止於香港,更是遍及東南亞。

邵氏影業純商業化的取向雖然不受電影人讚賞,但卻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勤勞苦幹 成就眼界

電影發行的重要工作就是看電影,一天看數部電影已是邵逸夫的習慣,且他看的電影類別相當廣泛,不限國籍及種類,也因為看得多,成就其眼界。因此他在黃梅調盛行時,大膽的轉拍武俠片和動作片,也開啟香港動作片的新時代。

學習日本模式

在邵氏那個時代,日本影業已進入世界先進之林,也因此成為邵氏的師法對象。邵氏聘請日本導演、攝影師和特技人員至港工作,從他們身上學習拍攝技巧,甚至抄襲故事,這是1960 年代邵氏不斷進步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而邵逸夫帶領下邵氏的「彩色武俠新世紀」,也開啟了未來香港長達數十年的動作片潮流。這一切都離不開邵逸夫作為製片家的魄力和識見。

馭才能力

在邵氏大導演張徹的生前著作《張徹回憶錄.影評集》中有描述,他曾盛讚邵逸夫最厲害的是懂得駕馭人才。

張徹在書中以邵逸夫的頭號愛將鄒文懷作例子引證:「鄒文懷頭等人才,卻只予宣傳部主任的『三等職務』,只由邵逸夫授權而有『特等權力』;到他離邵氏為止,邵逸夫始終未予他總經理職務,雖然總經理數易其人,都無實權,但名義總騎在鄒頭上。」這做法使鄒文懷的離去,對邵氏的衝擊減至最低。


資訊參考來源: 易網、香港影評庫、BBC、《張徹回憶錄.影評集》




Back

最新文章

【個人成長】紅土球王Nadal也受益!5大縮時學習法

 大家可能聽過一萬小時成為專家這說法,但有時候在成為專才的路上,你也必須快速的學習各種技巧,以應付工作之需。以下5大原則,助你在短時間內,突破學習瓶頸,學成「足夠好」技能。一、...
9th February, 2025 | In Growth

George Clooney如何靠「一瓶龍舌蘭」打造10億美元品牌

在眾多名人創業的案例中,George Clooney 共同創立的 Casamigos 龍舌蘭無疑是一個獨特且成功的品牌。從最初只是一個私人聚會的即興創意,到最終成為全球知名的高端龍舌蘭品牌...
7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從連年虧損到IPO,Anta與Chip Wilson如何操盤Amer Sports

Amer Sports的故事是一場跨越半世紀的商業進化。從一家芬蘭的煙草公司起步,到成為全球知名的運動用品巨頭,這背後是一連串關鍵收購、戰略轉型與資本運作的成果。特別是在Anta...
6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創業資金只有 2.5 萬美元?Grab 創辦人如何打造東南亞最大35 億次乘車交易

在東南亞這片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交通混亂、支付不便、物流效率低下曾是當地居民的日常挑戰。然而,Grab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從一個簡單的叫車應用程式,到如今整合外送...
5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短短半年營收4.5億!妥瑞症創業家Nick Lin從零基礎在曼谷房市創造奇蹟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房地產市場中,能夠迅速崛起的企業家屈指可數,而來自台灣的Nick Lin便是其中一位。他不僅克服了妥瑞氏症帶來的挑戰,更在短短六個月內於泰國房地產市場創造了高達4...
5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被醫生判為腦性麻痺,Like Nastya靠YouTube翻身,8歲創世界收入前十YouTuber

很難想像,一個原本被診斷可能無法說話的女孩,如今卻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兒童YouTuber之一。Like Nastya的成功不只是影片可愛、內容有趣,而是來自她家人精準的經營策略...
4th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白手起家】印尼百業大王林紹良的成功之道

提起印尼已故首富林紹良,香港人可能並不很熟悉,但是,旗下indofood生產的營多撈麵,卻是香港人最為熟悉的食品。然而,林紹良的業務當然不只是食物,還包括了銀行、百貨、金融及水泥建築等...
2nd February, 2025 | In Strategy

【商業策略】雅虎郵件創辦人 靠一條公式解決新創難題

對於初創公司的新創團隊來說,最困難的任務之一就是確定要做什麼,例如:考慮投入一項產品的開發時,可能會考慮潛在的市場有多大,多少人會使用這項產品?應該在哪裡花最多時間?...
26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從視后到烘焙老闆,唐詩詠的33 Cubread如何靠限購策略日賺數萬元

2023年10月,香港銅鑼灣波斯富街上悄然崛起一家日式麵包店——33 Cubread,店外人潮如織,排隊的場景成為當地街頭一景。這家店的創辦人,竟是曾在演藝圈叱吒風雲的唐詩詠(Natalie...
24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精釀啤酒賣出10倍成長:金色三麥創辦人如何顛覆台灣啤酒市場

金色三麥的故事,始於1997年,當時精釀啤酒仍是台灣市場的嶄新概念。作為全台第一家將「現場釀造」與「餐飲服務」結合的啤酒品牌,金色三麥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讓消費者在享受新鮮啤酒的同時...
24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