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策略】獅子山下的成功故事 譚仔國際申請上市 - Strategy - 2021-04-21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商業策略】獅子山下的成功故事 譚仔國際申請上市

21st April, 2021| In Strategy

香港人最愛的米線專門店譚仔以及譚仔三哥,早於2017年被日本丸龜製麵的母公司東利多控股(Toridoll Holdings Corporation)收購。截至2021年,譚仔及譚仔三哥分別各有72間分店,當中,譚他三哥更率先走出香港,去年年底在新加坡開了三間分店。而據港交所資料顯示,譚仔國際已遞交上市申請,將於今年內在香港掛牌。分析認為,譚仔國際上市之後,屬於防守性的股份,適合長期持有。

佔據了香港七成市場的「譚仔」以及「譚仔三哥」米線,由長沙灣一間小店開始。始創人譚澤群及譚澤強兩兄弟祖籍湖南,當年隨父母由廣州南下,在香港做過多項職業,包括承繼父母的冶金業,及當的士司機、其後兄長譚澤群決定以最愛的烹飪來創業,1995年,找來六弟譚澤強在荃灣香車街開設米線店,才發現興趣與現實全不是一回事,餐廳很快結業。

20210421_WEBCOVER.jpg

第二次開店才走上成功路

其後,兩兄弟沒有放棄,次年又找來妹妹譚艷萍及六弟兩名同學,在長沙灣開設身首間「譚仔雲南米線」,此後透過獨特的餐牌及頂手其他餐廳,生意版圖不斷地擴張。於2006年,開設了面積達三萬平方呎的中央工場,員工人數超過70人。

然而,正如很多大企業都發生的故事,兩兄弟的經營理念漸漸遇上分歧,最終三哥與六弟2008年正式分家,平分12家分店。為了區分,三哥將招牌由綠色,轉成紅色及加上個人的頭像公仔。「譚仔」及「譚他三哥」成為香港琳瑯滿目的飲食市場之中,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將米線變成車仔麵式的美食

譚仔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將米線這種傳統美食,加入香港特式車仔麵的元素,令食客可以隨意調節辣度,以及選擇各式的配料。當中,兩間店訂立的「十小辣」至「雙特辣」,成為經典的辣度指標。譚仔並在菜單中加入特色湯料及小吃,如煳辣湯底、尖椒皮蛋及土匪雞翼,都深受市民喜愛。「譚仔三哥米線」於2011至2013年連續3年獲選為「米芝蓮車胎人」推介店。

20210421_Content_2.jpg

獲丸龜製麵母公司收購

2017年,日本「丸龜製麵」母企東利多控股(Toridoll),以高達10億港元(1.29億美元),收購「譚仔雲南米線」的母公司「同心飲食」。2018年,東利多再斥資1.53億美元,收購譚仔三哥,由於譚仔三哥的分店有56間,比起譚仔稍多,因此,東利多的出價也較高。2018年,母公司並成立了譚仔國際有限公司,管理譚仔及譚仔三哥兩間公司。

計劃發展至海外 新加坡開三分店

至2021年,譚仔及譚仔三哥在香港分別各有72間分店,當中,「譚仔三哥」率先到新加坡開分店,更加一次連開三間。而在今年,譚仔已在深圳以「譚仔米線」為品牌開設分店。

譚仔國際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另一方面,譚仔及譚仔三哥在香港的代表公司譚仔國際,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國泰君安為獨家保薦人。上市文件披露譚仔的經營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止9個月(4月至12月),收入近13億元,賺2.3億元,即每100元淨賺近18元。

一年賣2893萬碗米線

根據上市文件中,譚仔國際營運數據,會發現香港人真的十分愛吃米線。資料顯示,兩品牌截至2020年3月底的財年,共賣出2893.7萬碗米線,即平均每日賣出約7.9萬碗,每天平均顧客695人,每人約消費58元。

資料又顯示,譚仔三哥的生意額比起譚仔更佳。資料顯示,譚仔截至2020年3月底財年收入增長3.75%,遠低於三哥的14.09%,餐廳日均收益更下跌5.96%,反而三哥增長3.09%。譚仔該年經營利潤跌7.47%至1.61億元,三哥則大升20.65%至1.87億元,經營利潤率譚仔倒退2.3個百分點至18.8%,三哥則升1.2個百分點至22.4%。

是否抽新股?

至於是否應該抽新股,有分析指出,主要看兩個重要的因素。其一,「譚仔」是比較知名的本地飲食品牌,隨著經濟重啟,人流增加,長遠值得看好。其二,抽新股要留意定價問題,由於現時未有定價資料,因此現時難以判斷估值,因為如果定價太高,可以令股價上市後急速回落。


20210421_Content_3.jpg

資料來源:SINA.COM



Back

最新文章

大學輟學生到提神飲料創始人,探索他如何將『更健康汽水』的願景轉化為 Olipop

當你想到汽水,健康可能不會是第一個出現的關鍵詞。可是,這正是Ben Goodwin和David Lester想要改變的。他們在2018年創立的Olipop,正是要打破...
24th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中年失業負債2,000萬,八方雲集創辦人從4坪店面起家,現為市值100億的餐飲企業

八方雲集,這個起源於台灣巷弄中的小水餃店,如今已成為台灣最大的連鎖餐飲品牌之一。品牌在全台擁有超過500家加盟店,年銷售量突破3億顆水餃,成功將台灣的特色美食推向國際市場。此外...
24th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Carlyle Group創辦人Rubensteing每天讀8份報 成功人士到底花多少時間讀書?

有人曾問Warren Buffett成功的關鍵,他說:「每天閱讀 500 頁」。這就是知識的運作方式。Bill Gates 表示,閱讀仍然是他學習新事物和測試自己理解力的主要方式...
24th October, 2024 | In Growth

Trader Joe's創辦人靠這些秘訣讓單位面積營收海放強勁對手7-Eleven,一路發展到全國近600間分店

當你走進Trader Joe's時,迎面而來的是一股南洋風情,員工穿著夏威夷襯衫,貨架上擺滿了獨特、充滿創意的商品。這樣的購物體驗背後,充滿了創辦人Joe Coulombe的巧妙策略與獨到的眼光...
22nd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泡泡瑪特另一個收藏熱潮,認識Labubu背後的香港藝術家,在名人代言後短短三個月內就賣出超過14萬個絨毛娃娃

大家還記得童年時的那些天馬行空的故事書角色嗎?香港藝術家Kasing Lung創造的Labubu,這個淘氣又善良的小怪物,已經從故事書中的插畫角色成為收藏市場的超級明星。從2015年誕生至今...
22nd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是什麼讓 The Oodie 成為市場領導者?20幾歲的創辦人經歷6次創業失敗,後用4年時間創造 5 億美元營收

每個人都喜歡那種窩在沙發上裹著毛毯的溫暖感,但這些毛毯通常不方便行動,這時,一件超大號的穿戴式毛毯就成了完美解決方案。這正是澳洲品牌The Oodie的誕生背景。一個...
21st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中國史上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人 呂不偉如何打造一國之君邁向人生巔峰

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任秦國丞相。呂不偉的經商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各國遊歷,物色物件然後低買高賣。不過將他推上頂峰的是他的「眼光」。在遊歷的途中他看中了落魄的皇孫嬴異人...
20th October, 2024 | In Growth

【商業策略】從煙草﹑銀行到地產 低調崛起之路

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在印尼富豪黄惠忠、黄惠祥身上得到最佳印證。這兩兄弟重建從父親那傳承下來已被火燒付之一炬的煙廠,將其壯大,接著多角化經營事業,建立起跨領域的龐大商業帝國...
19th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讓跑步更輕盈,看運動鞋市場的黑馬On如何運用雲端技術搶佔運動用品市場份額

創業家與運動員的結合常常會帶來突破性的創新,Olivier Bernhard 和他的品牌 On Running 便是最好的例子。自 2010 年成立以來,On Running 以其獨特的...
18th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路邊攤位到年收破億連鎖加盟店,洪誌謙如何用這3大策略打造台灣鹽酥雞市場王者

台灣的街頭小吃中,鹽酥雞可說是當之無愧的霸主,而在這美味背後,有一位不折不扣的創業英雄——洪誌謙。他從母親的小攤位接手後,經歷了無數挑戰,卻最終將鹽酥雞發展成年收入破億元的品牌...
17th October, 2024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